追溯陕西文学,寻找文化之源——那些薪火相传的陕军作家!

🏰 bt365最新网址 📅 2025-07-10 22:09:49 👤 admin 👁️ 6817 👑 26
追溯陕西文学,寻找文化之源——那些薪火相传的陕军作家!

· · ·1

当代起源

literature

所谓“华夏民族之摇篮,东方文明之滥觞”,说的便是有着十三朝古都的土地——陕西。这块地形南北狭长的地域,在不同的人文历史和地理气候下被截然区分,同时也孕育着风格各异的作家群:陕北的粗犷豪放,关中的深沉厚重,陕南的内敛细腻,三个区域的作家们都用不同的文学气质书写着他们脚下的这片黄土地。

· · ·

作家柳青追溯陕西文学的兴起,有人说就是从当代著名作家柳青开始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三红一创”一说,这三红即是《红旗谱》《红岩》《红日》,而“一创”便是柳青所著的红色经典《创业史》。

《创业史》插图 蔡亮画故事以主人公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

其实在《创业史》之前,陕西著名作家王汶石和杜鹏程就分别用他们的作品《沙滩上》、《黑凤》和《保卫延安》将陕西文学带到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中,而后小说《创业史》在1959年《收获》杂志上的全载,则可以说是将陕西文学推向了高峰,掀起了国内讨论的热潮。

不做生活的客居者,而去做生活的主人公。一贯深入生活,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写作,这才有了被誉为经典性史诗之作的《创业史》。它的诞生,也在这片黄土地上持续孕育着被称为“第二代”陕西文学的一批作家。2

三驾马车

literature

“文坛陕军”这个说法,是从1993年“陕军东征”时提出来的。事实上,在新时期陕西文坛完成了代际交替后,新一代的“文坛陕军”就已初露峥嵘了。

珍贵合影1988年,在贾平凹完成《浮躁》的同一年,路遥推出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这一共三部的长篇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荣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这也是陕西作家首摘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然而,长期的辛苦创作透支了路遥的身体,1992年42岁的他英年早逝,留给了陕西文坛无尽的遗憾。是路遥拉开了“陕军东征”的大幕,路遥也因此成为“陕军东征”的先驱。

路遥与陕北村民交谈1992年,是陕西文坛“损兵折将”的一年。这一年,先是路遥因病去世,紧接着邹志安也与世长辞,前者42岁,后者46岁,两位作家都在年富力强之时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读者。同年,老作家杜鹏程因病逝世。

陈忠实

陈忠实著《白鹿原》改编为电影但陕西的作家并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也就是在1992年,陈忠实完成了《白鹿原》,贾平凹创作了《废都》,京夫改定了《八里情仇》,程海拿出了《热爱命运》,高建群写就了《最后一个匈奴》,“陕军”一下子打响了文坛。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都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路遥代表陕北,陈忠实代表关中,贾平凹代表陕南,他们三人被称为陕西文学的“三驾马车”。至此,三驾马车已三去其二,仅剩贾平凹先生仍然活跃在文坛。

贾平凹肖云儒评价:“在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思潮盛行时,陕西文坛没有赶全国风潮,而是依照现实主义规律,写脚下的土地。这样,陕军‘东征’才能抢先机,我们在生活、生命的层次一直准备着。‘陕军东征’把整个陕西文学再度提升到中国文学的第一平台,增强了‘文学陕军’的文学自信和文学自觉,打造了至今依然亮丽的‘文学陕军’品牌,引发了陕西文学和艺术的品牌效应。”

白鹿原· · ·

3

薪火相传

literature

至此,陕西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强大的作家队伍,被人们命名为“陕西作家群”。

贾平凹与《秦腔》跨入到新世纪,陕西作家群的活力不减当年。贾平凹不断给文坛创造着惊喜,《怀念狼》、《秦腔》、《古炉》、《带灯》相继问世,其中《秦腔》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成为继路遥、陈忠实之后陕西第三位获得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的作家;京夫推出了《鹿鸣》;高建群连续写出了《大平原》和《统万城》;叶广芩连中两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高建群并且“陕西文学的第三代”也犹如初升的旭日跃上陕西乃至全国文坛。如红柯、李春平、高鸿、李汉荣、阎安、周瑄璞等。

红柯尤其是红柯,刚一走上文坛,就以其西部风情浓郁,内容个性鲜明的中短篇小说连获两届鲁迅文学奖,并以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和《乌尔禾》被全国文坛所瞩目。

李汉荣另一边偏居陕南一隅的李汉荣则以诗为陕西文坛所知;还有身居安康的李春平则独自在上海奋斗,写出了《上海是个滩》而名噪文坛。而今年八月份,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出炉,又一陕西作家获得殊荣。镇安人陈彦凭借作品《主角》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陕西文学再次在全国人面前展露了它的风采。

· · ·4

文学之源

literature

在几代作家不懈创作中精神与智慧的沉淀下,陕西被冠以了“文学重镇”、“文学大省”的美誉。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陕西文学那么强”?其实在回顾完整个陕西文学史我们不难归结出其中的缘由。

一是,十三代古都以及华夏文明发源留下的传统文化对这里人们的熏陶和培育。古有诗经,乐府,汉代大赋,大唐诗歌,唐代传奇,无数名篇产生于此,气象万千,因而有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的深刻根源。

另一大影响便是“红色延安”的文学传统,它以贴近人民大众,高度重视作家的生活体验,鼓励投身火热的生活去汲取题材和灵感为标准,于是有了“第一代”先辈对农村题材的执着与感悟,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夜走灵官峡》;以及王汶石的《春节前后》,《大木匠》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再者,浓烈的乡土情结,使得陕西文学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持久地关注,并且对其中所谓“乡土灵魂”的进行着不竭地探索。回顾陕西文学,无数个经典文本都指向生长在这片黄土地下的作家们对乡村对土地对农民的那份情节,在他们的创作中都在阐释着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尽管他们的思想侧重点不同,艺术透视的焦点也有异,但其特点显而易见:农村生活,现实主义,史诗意识,厚重大气。

而且,那种长久以来“面朝黄土背后朝天”的耕读传统,让陕西作家们具备一种坚韧、顽强的创作精神。不仅与自然进行激烈的抗争,也对命运、对世界进行反抗,成为其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西安曲江陕西文学戏曲大观园雕塑而新时期陕西文学的代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则在前代人影响下对新引入的“城市”的概念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们或写城乡交叉地带,或写关中,或写商州,阐述着时代变迁与土地和人事之间的关系,但即使是在写城市,他们也不脱乡味。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浓烈的乡土情结和底层意识,这都与深厚的乡土情结离不开关系。

回顾几代人用作品及生命筑造的“陕西文学”,既有瑰丽的珍宝也有让人泪下的史诗,既有骄人的过去也有灿烂的当下。

曾经为陕西“打下一片江山”的作家们,或已作古人或步入花甲,60年来,他们创作的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作品为陕西赢得了“新中国文学重镇”的美誉,将一种笔耕不辍、不耽浮华的文学精神立于陕西文坛。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真心地期待着陕西文学能够再次出发,再次掀起现象级的文学符号!· · ·

致敬陕西文学路上的

每一位行者

图文: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 编丨米 浩

审 核丨赵梓希 吴汉兴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原标题:《追溯陕西文学,寻找文化之源——那些薪火相传的陕军作家!》

皇家推荐

宁波市红十字会 急救掌上学堂
bt365最新网址

宁波市红十字会 急救掌上学堂

📅 07-09 👁️ 24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t365最新网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07-06 👁️ 5997
华为将携手江淮合作轿车,预计明年上市
365bet哪个国家的

华为将携手江淮合作轿车,预计明年上市

📅 07-01 👁️ 5189
海参如何保存?这几个办法你可能还不知道
365平台拒绝提款怎么办

海参如何保存?这几个办法你可能还不知道

📅 07-08 👁️ 7025
忘记家里的WiFi密码后,如何从电脑和手机上查密码?
365bet哪个国家的

忘记家里的WiFi密码后,如何从电脑和手机上查密码?

📅 06-28 👁️ 1896
2026年美加墨世界盃预订门票
365bet哪个国家的

2026年美加墨世界盃预订门票

📅 06-29 👁️ 4217